CN EN

Blog

首页 行业资讯 直流母线并网系统结构解析

博客

联系我们

0755 21380136

0755 21380136

sales@megarevo.com.cn

直流母线并网系统结构解析

2024-11-16

行业资讯

MEGAREVO

直流母线并网系统结构解析

 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迅猛发展,直流母线并网系统因其实现高效、灵活的能量管理能力,在电力系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。本文将深入分析传统直流母线并联结构方案,探讨其技术特点、优势及面临的挑战,为行业内外人士提供参考。

 直流母线并联系统结构

直流母线并联系统,亦称集中式储能系统,是一种将具有相同技术参数的多个电池簇通过直流母线连接,最终通过集中式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并入电网的系统。具体而言,每个电池簇经串联升压至840V直流电压后,统一汇入直流母线排,随后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,经过隔离或升压变压器接入交流电网。此结构简化了系统设计,降低了成本,成为储能领域早期应用最为广泛的解决方案之一。

 直流母线并联系统结构优势

1.系统设计简单且成本较低

直流母线并网系统采用两级拓扑结构,集中式逆变器直接与电池簇相连,减少了中间转换设备的使用,不仅大大降低了设计难度,还有效降低了系统构建成本。尤其是在单位瓦时(Wh)成本方面,集中式储能逆变器的成本远低于其他类型的逆变器,使得整个储能系统的单位成本达到最低水平。

2.初始容量配置精准

在储能系统设计初期,通过严格的电芯筛选和分组,确保了同一储能单元内各电池簇的标称容量基本一致。基于此,直流母线并网结构能够灵活配置电池簇,精确满足项目容量需求,避免了过度配置导致的成本浪费,从而优化了单位瓦时成本。

3.快速的系统调度控制

近年来,随着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,百兆瓦级的大功率储能项目日益增多。直流母线并网结构适应了这一趋势,从1000V升级至1500V DC,大幅提升了单簇容量和逆变器功率。在大型储能项目的调度控制中,这种集中式设计显著降低了通信数据存储和控制调度的难度,响应速度可达200毫秒以内,远优于分布式储能系统。

 直流母线并网结构存在的问题

尽管直流母线并网系统具备诸多优势,但在实际运行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,这些问题往往在系统运行1000-2000次循环后显现,对系统性能和经济性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1.可用容量偏低

电池的长期运行会导致容量衰减,尤其是在大数量电芯成组并联的情况下,电池健康状态(State of Health, SOH)的不一致会引发容量失配。当系统运行至1000-2000次循环时,部分电池簇的容量显著下降,导致整个系统的可用容量骤降至预期容量的70%以下,严重影响系统可用率和经济效益。

 2.系统运行寿命降低

电池的寿命受温度影响极大。在直流母线并网结构中,电池簇间的容量不均衡会导致电池环流现象,进而引起电池温度升高,加速电池老化,缩短系统运行寿命。此外,极端温度条件下的电芯性能退化也是影响系统寿命的重要因素。

3.运营维护难度加大

直流母线并网系统的维护工作复杂度较高。当采用直流母线并网时,由于储能系统BMS长期运行对于SOC的估算会产生漂移,因此需要专业工程师定期对有漂移现象的电池PACK进行重新标定,这对储能系统的高可用性对应的在线率(Availability)有重大影响。并且,当电池簇断路器保护脱扣,或者环流现象发生时,专业工程师需要紧急赶赴现场进行处理,这都会导致人力成本和储能电站机会成本的损失。

直流母线并网系统结构特点总结

优点

缺点

系统架构简单,初始成本低廉

短板效应明显,系统可用容量偏低

电池簇配置灵活,较易精准配组满足项目容量需求,避免初期容量超配太多

电池一致性难以保证,系统循环寿命降低

大规模集中式PCS调度控制更加快速

运营维护难度加大,运维成本增加

 综上所述,直流母线并网系统在储能领域具有一些相对显著的优势,但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,这些问题有望得到改善,推动储能系统向更加高效、可靠的方向发展。

 版权声明: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,旨在分享和交流相关知识和技术。我们尊重原作者的版权,如有任何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 免责声明:

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均来自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来源,但对其准确性、完整性或适用性不做任何保证。读者应自行判断并承担使用这些信息的风险。对于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,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推荐产品
客服软件